臺灣高雄有一名36歲女性,為了控制身材而嚴格節(jié)食,平均一周減一公斤。有一天突然鼻塞、喉嚨痛,右耳悶脹,聽聲音時,好像隔著一層膜。只要一開口說話,或咀嚼食物,聲音就會全部灌進腦部,聽見一陣"嗡~嗡~嗡"的回音。以為聽力受損,但聽力檢查正常,后以為是"幻聽",擔心不已。
她到臺灣耳鳴眩暈權(quán)威、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(jīng)科診所就醫(yī),主治醫(yī)師陳建志發(fā)現(xiàn)她鼻咽部位紅腫,耳咽管開口粘膜水腫,請她低頭彎腰時病癥會消失,但一抬頭起身又復(fù)發(fā)。
圖一 左圖,醫(yī)師正在診療該患者。右圖,只要患者把頭低下,右側(cè)耳悶耳鳴就會消失。
陳建志稱,這位患者其實是患了耳咽管通暢綜合癥(patent Eustachian tube syndrome),起因于快速減重,減掉身體脂肪,也減掉原本位于上呼吸道的脂肪,耳咽管內(nèi)粘膜變薄,上皮松弛。病癥輕微者,只有在喝碳酸飲料時,氣泡進入中耳腔,聽見"啵、啵、啵"的聲響。
他進一步說明道,感冒時病毒感染鼻咽,粘膜破損,細菌感染,組織迅速腫脹,撐起原本的上皮,還把耳咽管上皮向外拉,耳咽管內(nèi)變得通暢,出現(xiàn)開闊的內(nèi)徑;當發(fā)聲或進餐時,聲波進入鼻咽,直接從耳咽管傳入中耳,震動耳膜及聽小骨,傳進內(nèi)耳,就會造成"自聽增加 (autophonia)",顧名思義就是聽見自己說話的聲音。
當患者平躺或彎腰時,頭部姿勢降低,局部靜脈壓增加,耳咽管粘膜略為水腫,內(nèi)徑縮小,病癥暫時消失,若站立時,水腫消退,病癥再發(fā)。
圖二 圖解說明致病機制。
陳建志稱,治療此病會建議患者先停止減重,等到身體脂肪重新分布,病癥自然消失,但緩不濟急。當下,會先建議口服腎上腺皮質(zhì)素、抗組織胺及抗生素,減少鼻咽粘膜水腫,消滅細菌,減輕炎癥,迅速緩解病癥,減輕痛苦。若利用猛然鼻子吸氣,或是捏住鼻子吸氣,來減輕癥狀,會使耳咽管軟骨失去彈性,或使開口肌肉過勞痙攣,更加難以治療。
精神焦慮也會使控制耳咽管的兩條肌肉(提頜張肌和頜環(huán)張肌)無法放松,耳咽管開口大開,進而患此病,治療以肌肉松弛劑及抗焦慮劑為主。